不久前的 11/30 是 ChatGPT 的一歲生日。(已經一年了呢)
這段時間以來世界圍繞 AI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但反觀 UXUI 設計圈中好像沒有太多關於 ChatGPT 的深度討論。不僅在 Medium 上不多,Youtube 上的影片也只是停留在介紹 ChatGPT 的基本功能和應用介紹。
所以在這篇文章裡面,我想分享我自己日常工作中是怎麼運用 ChatGPT 發想大量高品質且可以直接投入工作使用的點子。
與其他的 Prompt(指令)模板不同,我會從最單純的提問形式開始逐步深入,讓你方便理解指令中的各種元素。
本文用以操作的ChatGPT對話紀錄我放在這邊,可以邊讀邊參照。我使用的是 ChatGPT3.5 的版本,發問時間為 2023/12/04。
1. 把你指令豐富化
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:假設我們是 Youtube 台灣的設計師,而我們的目標是提高首頁的互動率。我們可以直接提問:

直接提問的回覆
藉由簡單發問我們得到的回答方向發散,涵蓋了介面設計、內容行銷與社群等不同主題。這是因為我們指令中的資訊量太少,所以 ChatGPT 只能進行攏統的答覆。
為了得到更精緻的回答,我們可以在指令中設定角色與添加背景資訊。
設定角色:為 ChatGPT 賦予特定的角色與背景知識。指定角色以及背景知識以後,你會發現回答的品質顯著提升,因為這有助於定向神經網絡所調用的知識區塊,以提高回應的相關性(我猜的)。
背景資訊:告訴它你是誰、為什麼需要解決這個問題以及你擁有的相關資訊。知道你是誰之後,AI 可以給出更客製化的回答。
我喜歡把這個階段想像成是在塑造自己的 RPG 角色:在出村打怪之前選裝備、配技能點數,每一次的任務都有不同的達成條件,所以也需要不同的配置。
以下是加入角色設定與資訊後的指令與我得到的回應:

添加角色設定與背景資訊之後的回覆
可以發現校正之後,ChatGPT 的回覆更加地精確並且可操作,不只是寬泛的設計原則,而是聚焦在新功能與設計邏輯上。
2. 內容要求與格式範例
上一批回覆的確更貼近我們想要的效果,但卻缺少了具體的目標使用者以及使用情境,也沒有對功能、視覺設計的深入描繪。
所以我們需要在指令中要求具體的內容,並且給予範例讓 AI 可以明確遵循:
內容要求:明確的列出在回答中需要涵蓋的內容類型,例如目標群體、設計細節等等。這有助於獲得更具針對性的解答。
格式範例:使用範例來指定回答的格式,確保得到的答案結構清晰並且易於理解。
接下來我在先前指令的基礎上增加了以下的要求與範例:

增加內容要求與限制條件之後的回應
3. 擴充導出,然後重復使用
對比先前,我們這次得到的回覆品質有一次明顯的提升。這時候如果你需要,可以再依據需求對指令進行調整。但我建議在發想階段不要花太多時間琢磨,因為在短時間內取得大量的可用點子才是我們的首要目標。
得到滿意的回覆之後,我們的最後一步是利用 AI 工具的可複製性,產出大量的相似點子。
為了方便將來的操作,我們可以要求它把內容分組排序、用易於處理的格式導出。這是我最後下的指令:

依據要求進行擴充與排序之後的點子列表

直接複製之後,在 Google Sheet 中貼上就可以使用了。
我的習慣是把產出的點子複製到 Google Sheet 上,這樣一來更方便編輯、標註以及後續操作。
💡注意,如果一下子要求太多點子的話(尤其是中文)很有可能會超過 ChatGPT的反應上限,因此建議小批量索取。
總結與我的想法
總結以上,要有效地利用 AI 工具發想設計點子的時候,你可以:
利用角色設定與背景資訊豐富你的指令。
提出內容要求與書寫範例。
確認輸出品質之後大量複製並以合適的格式導出。
希望這能夠幫助你發揮 ChatGPT 的最大價值。